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事業,前途光明,任重道遠。前進道路上,必須牢牢把握以下重大原則: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堅持發揚斗爭精神。這是黨的百年奮斗歷史經驗的具體運用,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實踐原則。
五項重大原則是對黨和人民奮斗歷史經驗的科學總結和豐富發展
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善于總結歷史經驗的政黨。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從九個方面概括了黨百年奮斗的歷史經驗,其中包括“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必須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不斷為美好生活而奮斗”“必須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在此基礎上,又作了進一步概括,提出了“十個堅持”,其中包括“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人民至上”“堅持中國道路”“堅持敢于斗爭”。
黨的二十大報告,在繼承黨的百年奮斗歷史經驗的基礎上,又立足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創新性實踐,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提出前進道路上必須牢牢把握以下重大原則: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堅持發揚斗爭精神。
五項重大原則是一個有機整體
第一,“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根本保證。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就必須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把黨的領導落實到黨和國家事業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確保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正確方向。
第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旗幟引領。只要我們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而是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式現代化就會行穩致遠。
第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根本立場。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人民立場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立場。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造福億萬人民群眾的宏偉事業,也是需要億萬人民群眾為之付出辛勞和智慧的光榮事業。
第四,“堅持深化改革開放”是活力源泉。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我們要深入推進改革創新,堅定不移擴大開放,讓中國式現代化充滿活力。
第五,“堅持發揚斗爭精神”是精神力量。敢于斗爭、敢于勝利,是中國共產黨不可戰勝的強大精神力量。新時代的偉大成就是黨和人民一道拼出來、干出來、奮斗出來的。我們黨依靠斗爭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斗爭贏得未來。
五項重大原則體現了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國是一個大國,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大黨。2013年,習近平主席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的演講中指出:“中國是一個大國,決不能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一旦出現就無法挽回、無法彌補。”我們黨每每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大時間節點、歷史關鍵時刻,都會旗幟鮮明地提出一些重大原則,以統一思想、凝聚力量、開創事業。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同志鮮明地提出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四項基本原則的提出,廓清了認識,統一了思想,排除了各種干擾,確保了黨和國家事業行穩致遠。
新時代新征程,不管遇到什么風險挑戰,我們都會不辱使命、一往無前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當然,我們也充分意識到,在前進道路上還有很多溝溝坎坎,還有各種困難和挑戰,但只要我們牢牢把握五項重大原則,就能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為任何干擾所惑,就不會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就能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執著奮力實現既定目標,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根據清華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院長艾四林《中國式現代化何以能成功推進和拓展》講稿摘編整理)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