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社會發展出現的許多問題,表面上是營商環境不夠優化,根源還是干部的作風出了問題。官員和企業家不是不能交往,而是要交往有道、把握好分寸,既不“勾肩搭背”,也不“背對背”。隨著各項“硬杠杠”的落地實施,各級黨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干部要增強主動“親”的自覺,克服不敢“親”的顧慮,做到“親”而有度、“清”而有為,持續助力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不斷把新時代首都發展推向前進。
“厘清什么是‘帶電的高壓線’,定下不能碰的‘鐵規矩’,為黨員干部在規則下干事搭起制度平臺。”根據北京市委要求,近日,北京市紀委監委印發《北京市政商交往負面清單》,推動構建“親而有度”“清而有為”的政商關系,為首都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經濟健康發展離不開清朗政治生態的保障。政商關系作為政治生態的“晴雨表”,關乎經濟政策落地和經濟發展水平。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全局和戰略高度,提出要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為正確處理政府與企業、領導干部與企業家的關系提供了重要遵循。
此次北京市紀委監委印發的“負面清單”,明確提出不準落實政策打折扣,不準違規干預企業經營,不準濫用監管執法職權等“十不準”,既是針對具體操作中政商交往界限難把握,導致部分黨員干部在政商交往中感到困難大、有畏難情緒的現實問題進行的針對性破解,也是通過為黨員干部劃出政商交往的行為底線,鞏固“放管服”改革成果,大力優化發展環境,推動首都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夯基之舉。
經濟社會發展出現的許多問題,表面上是營商環境不夠優化,根源還是干部的作風出了問題。隨著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推進,明目張膽的權錢交易得到了有效遏制,但個別職能部門和干部在服務企業過程中慢作為、不作為的衙門作風仍時有發生;有的不吃、不拿也不干,以政策、紀律為借口對企業“敬而遠之”;有的搞灑水式落實,對上級精神和政策“點到為止”,無意于解決實際問題。
有的看似不折不扣堅決落實,實則是“一刀切”式落實,搞懶政、庸政、怠政;有的服務企業敷衍塞責、推諉扯皮,遇到困難就往上推,面對企業訴求不愿接電話、不想批文件、不給辦事情,不積極主動幫助企業解決問題;有的態度客客氣氣,門好進、臉好看、話好說,就是事難辦;還有的新官不理舊賬,前任領導定的事,后任不兌現承諾。
出現這些問題,既有部分黨員干部對政商交往邊界把握不準,怕踩紅線,不愿、不想、不敢跟企業打交道等原因,也有一些黨員干部不擔當、不作為,以及實施鼓勵激勵、容錯糾錯機制尚未真正落細落實等原因。建立親清政商關系,關鍵是要通過制度建設,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需鼓勵依法履職擔當,減少黨員干部不必要的思想顧慮,釋放干事創業激情。
上個月,北京市委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提升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精氣神的若干措施》,從選人用人、教育培訓、考核評優、精準問責、容錯糾錯、關心關愛等方面提出20項具體措施,持續釋放為擔當者擔當、為干事者撐腰的強烈信號。此次北京市紀委監委印發《北京市政商交往負面清單》,就是要謀求“親”而有度與“清”而有為相統一,進一步規范政商交往行為,借助劃定政商交往“硬杠杠”,拓展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經濟發展高質量提升的大空間。
嚴禁在貫徹落實黨中央優化營商環境有關決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選擇、搞變通,不得在落實惠企政策中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落實“服務包”“服務管家”機制不能“只掛名不履職”,工作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才能少些、再少些;黨政干部不準插手企業項目選定、招標、工程建設、采購銷售等市場經濟活動,不得對企業指定或變相指定中介服務機構,企業的生長空間才能大些、再大些;嚴禁隨意性執法、選擇性執法,不準對企業亂檢查、亂收費、亂罰款、亂募捐、亂扣留,市場的活力才能強些、再強些……
官員和企業家并不是不能交往,而是要交往有道、把握好分寸,既不“勾肩搭背”,也不“背對背”。隨著各項“硬杠杠”的落地實施,各級黨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干部要增強主動“親”的自覺,克服不敢“親”的顧慮,做到“親”而有度、“清”而有為,持續助力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不斷把新時代首都發展推向前進。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