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戰略集中體現了習總書記的三農思想,是新時代三農發展目標和發展要求的再提升、發展策略和實施路徑的再拓展、提振三農發展動能的再升華,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三農工作重心歷史性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第一年。當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面臨農民增收難、農業農村投入資金不足、綠色發展任務艱巨、人才短缺等難點,如何破解鄉村振興困局?
“宏觀上講,新時代要從根本上破解社會的主要矛盾,就必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走中國特色的鄉村全面振興之路,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微觀層面,我國鄉村社會正在發生深刻變革,鄉村治理面臨諸多艱巨復雜的問題和挑戰,迫切需要充分調動積極因素,進一步激發各地擔當作為、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形成推動鄉村治理現代化的強大合力。”中國農發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裁謝俊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表示。

中國農發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裁謝俊,青年學者,安華農業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擬任董事,安華農業保險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博士后,清華大學博士后,長期從事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和國家戰略發展研究,主持并參與多個國家級課題研究。主要研究領域:智慧城市、循環經濟,農業經濟。
中國農發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是響應政府促進國內雙循環經濟發展要求,經國務院有關部門批準,重組改制而成的國有股份制中央企業。謝俊表示,中國農發科技立足農業、深耕產業,通過建立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智能化冷鏈物流中心、區塊鏈產品溯源體系、國際大宗貿易流通,打通了農業產業鏈,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一條思路。
“如何補足鄉村振興短板,破解之難題?集團公司服務三農、立足三農,構建了消費龍頭帶動、品牌引領的新形式,通過打造‘一體兩翼’(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作為一體核心任務,構建農業金融科技和農業產業科技為兩翼),以兩大聯盟(中國食品安全聯盟和中國鄉村振興產業聯盟)為戰略發展支點,加持農業保險,形成了‘一體指導、兩翼齊飛、保險驅動’的戰略發展新格局。”謝俊說。
“破”困局 產業設計補短板 產業興、百業興。只有產業興旺了,農業農村各項事業發展才有堅實的物質基礎。而另一方面,當前推動產業振興、實現產業興旺,面臨一二三產業布局不協調、產業類型規模不平衡等問題,制約鄉村產業發展的各種因素依然較多。
“在發展普遍面臨人力資源短缺、穩定的資金投入機制尚未建立的當下,可以說農村資源變資產的渠道尚未打通。因此,鄉村振興要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要走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之路,實現工業與農業、城鎮與鄉村聯動發展,推動農業產業鏈延伸融合,不斷培育壯大三產融合發展組織載體。”謝俊表示,當前需緊密圍繞廣大農民不斷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要始終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提高農業創新力、競爭力和全要素生產率。
據了解,經過多年摸索和設計,中國農發科技集團在“十四五”期間,全力打造‘一體兩翼’(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作為一體核心任務,構建農業金融科技和農業產業科技為兩翼),以兩大聯盟(中國食品安全聯盟和中國鄉村振興產業聯盟)為戰略發展支點,依托安華農業保險建立完善農村信用信息服務平臺,推進區塊鏈、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在涉農金融數據采集使用等方面的應用,搭建線上惠農綜合金融服務平臺、拓寬線上線下相融合的農村金融服務渠道,形成了“一體指導、兩翼齊飛、保險驅動”的戰略發展新格局。
除此之外,中國農發科技集團公司通過統籌縣域城鄉產業資源配置,持續深入推進城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了縣城、鄉鎮、農村功能有機銜接。
謝俊說,“為持續優化縣域鄉村產業布局,打造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區和特色優勢產業集群,中國農發科技集團打造了鄉村振興產業總部基地。這個基地將免費為入盟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提供北京總部辦公,對接北上廣深大市場。”
謝俊表示,打造聯盟基地的主要目的和初衷便是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另一方面,此舉也使集團公司更多參與農業全產業鏈經營,圍繞打造現代農業全產業鏈、全價值鏈,實現建設農業產業化聯合體,通過發展壯大“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載體作用,健全利益聯結機制,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讓廣大農民更多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
“立”新局 打造農品電商新業態 2020年疫情時期,涉及民生的農產品購銷,由傳統的線下市場、商超向社交電商、直播帶貨平臺進行場景轉移。可以說,農產品電商在此時期被賦予了更多的使命。
而農產品不易儲存運輸,容易損耗的特性常常引起消費者對產品質量的擔心,造成消費者不敢買,商家不敢賣的兩難境地,極大地阻礙了國家消費助農事業的推進與發展;另一方面,人力資源特別是與市場經濟要求相適應的經管、營銷、電商、金融等與鄉村產業發展相契合的本土實用技術人才的短缺,都極大地影響了農產品電商化的進程。
新時代生態轉型時期的生態化扶貧與全面小康新的動力,內在于城鄉融合的社會化創新方式。謝俊表示,“我們通過拓展數字鄉村建設與城市各類消費者大數據對接,真正將鄉村生態資源資產做精準化的大數據整合,實現空間生態資源的六產化業態升級,在可持續立體循環的生態經濟的最終目標的持續努力中,奠定生態化長效扶貧的基礎。這是中國農發科技集團打造‘錦繡村’的理論基礎和初衷。”
據了解,“錦繡村”聚焦全國原產地,以線上直播節活動等新型消費場景為手段,為合作城市打造具有特色的“新產品”“新品牌”,從而形成“數字農業新經濟模范城市”。掌握原產地生產情況、價格動態和營銷訴求,在搭建合作城市線上直供大數據平臺,實現原產地至消費者最短銷售鏈路的同時,輔助合作城市人才及農產品企業進行標準化、數字化轉型,以一場“現象級互聯網營銷活動”撬動城市“人貨場”數字化內循環發展。
目前,錦繡村已經與羅永浩、汪峰、胡海泉、陳赫、胡可等近百名國內知名頂級流量主播合作,利用超10億+流量通過電商直播的方式將新鮮農產品帶給全國5億+消費者。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已合作全網平臺TOP300的流量主播,實現了全球十一個直播平臺農產品銷售首位;目前,錦繡村·中國健康原產地直供聯盟成員超過5000家。
如何切入互聯網電銷產業鏈條,在農戶(企業)與消費者的購銷行為中發揮保障作用?如何推動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險的推廣和普及?
“我們利用直播助農與安華農險扶貧的合作與嫁接,消除了消費者與企業之間的質量安全責任和心理障礙。安華農險對錦繡村·中國健康原產地直供聯盟直播帶貨平臺所銷售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承保,對農產品在物流配送過程中出現的安全事故進行理賠,既促進了農戶(企業)銷貨,也給消費者吃了定心丸,間接推動了消費助農事業發展。”謝俊還表示,安華農險通過與錦繡村·中國健康原產地直供聯盟深度合作,是一件互利互惠、合作雙贏的過程。安華農險通過對全國原產地農產品企業深入調研,以及對直播電商消費大數據精準分析,將為安華保險在直播帶貨產業鏈條中發現新的契機、開發更多保險產品奠定了良好的產業基礎。
除此之外,“錦繡村”還積極搭建內容電商、體驗電商、媒體電商等全新平臺載體,借力微媒矩陣構建交互式立體網絡,致力于打破信息壁壘,實現全國大市場與縣域原產地農產品資源的有效對接。政府督導借力微媒矩陣構建交互式立體網絡,為社交電商拓展弱關系、豐富關系網提供了制度保障。
“從這個角度講,錦繡村不僅僅是電商,是情懷!”謝俊說。
“強”布局 貫通光伏產業大融合 2021年7月,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向各省級公司下發了《關于積極爭取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的通知。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這標志著央企單位正快速切入到新能源投資領域,一場圍繞屋頂分布式光伏市場的圈地戰,正式打響。
無獨有偶,今年4月份國網綜能服務集團與中國農發科技旗下農發錦繡企業管理集團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雙方旨在加強合作力度,共同開發綜合能源服務優質項目。
入局光伏產業,中國農發科技集團有何意義?
“這其實還要回到‘三農’問題上來。我們黨雖然在不同的時期提出了‘三農’工作的重點及抓手,但始終堅持把‘三農’問題作為一個整體統籌考慮、統籌謀劃,在致力于推進農業生產的同時,始終重視農村建設和發展,提升農民福祉。從集團公司層面上考慮,通過安華農業保險的抗風險能力,錦繡村的農產品品牌引領實力,入局光伏扶貧,這與公司主旨思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一脈相承,三方本身就是互補優勢,也是一個有機整體。”謝俊說。能源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基礎和動力,廣大農村地區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是落實碳達峰目標、大力發展新能源的重要增長極。
謝俊介紹到,憑借國網綜合能源服務集團在平臺引領、產業帶動、技術整合等方面的綜合實力,安華農業保險公司在東北市場良好的口碑和政府認可度及中國農發科技的品牌影響力、商業推廣能力,三方密切合作,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推動壯大農村新能源產業,加快農村用能綠色轉型變革。
“下一步,中國農發科技通過建設實施推進落實圍繞‘一村(鎮)’為基礎核心,通過中國農發科技商業模式設計配以‘光伏+產業+IP農旅活動+文化+科技+傳媒+產能標準’立體服務的‘1+6’”運作模式,強化綠色導向、標準引領和質量保證,健全城鄉融合發展機制,村(鎮)城聯動、雙向流動,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謝俊說。
數字科技為輔、文化IP加持,立足三農、服務三農的中國農發科技在“一體指導、兩翼齊飛、保險驅動”戰略支撐下,定會不斷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豐富鄉村經濟業態,答好鄉村振興時代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