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黃土塬,陽光明媚,草木向榮。位于陜西省定邊縣的麻黃山北采油作業區的沙19-19井場,深藍色的光伏發電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我們已經累計建成分布式光伏井站146座,累計發電量已突破2000萬度。”8月15日,這個廠采油工藝研究所的技術人員介紹道。
在黃土塬“追光逐日”是采油五廠新能源建設的一個縮影。在推進姬塬油田高質量發展過程中,這個廠錨定“雙碳”目標,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管理范疇,按照節能降耗、清潔替代、戰略儲備的“三步走”工作思路,勇當長慶油田公司綠色發展排頭兵。從2022年開始,廠里堅持油田效益穩產和綠色低碳發展并重,全面推進以CCUS為核心的新能源建設。經過從“0到1”和“1到N”的突破性和開拓性建設,在這片黃土塬上規劃了CCUS國家示范工程、清潔電力、清潔熱力、伴生氣綜合利用、千畝碳匯林、場站優化節能六大工程,讓新能源建設版圖不斷擴大,使得黃土塬腹地的新能源建設迸發出勃勃生機,并且釋放出最大的“綠色效能”。

蝶變:從0到1的突破 8月初,走入麻黃山北采油作業區黃3區CO2驅綜合試驗站,原油集輸區、伴生氣處理區、液態C02注入區各個工作區域運行有序。“這是國家級示范工程,我們已形成了‘9注38采’試驗規模,建成投運10萬噸級注入能力、5萬噸原油處理能力的規模。”作業區技術部門的人員介紹道。
從無到有,采油五廠在開辟新能源建設道路上經歷了從0到1的突破。這個廠主力勘探開發的姬塬油田平均海拔為1600米,太陽能、風力、地熱資源豐富,具有發展新能源業務的資源優勢。在黃3區CO2驅綜合試驗站被列為國家級示范工程后,廠里多次召開新能源推進會,力爭通過科學的部署、周密的安排、高效的推進,確保CCUS項目在姬塬油田的科學落地。同時,以新能源的蝶變,將姬塬油區惡劣的自然環境轉化為新能源發展的優勢。
廠里成立了以廠領導為組長的工作專班,下設6個工作組,細化目標任務,通過日協調、周推進、月分析的“點線面”結合方式,不斷推進CCUS工程。廠里聚焦“減碳、用碳、替碳、埋碳”四大舉措,確定“1492”新能源建設思路和“井、線、站”配套技術路線,科學引領新能源業務。經過油田科研人員的摸索實踐,黃3區已形成了系統的試驗規模,建成投運10萬噸級注入能力、5萬噸原油處理能力的綜合試驗站,自主攻關掌握了伴生氣中二氧化碳捕集及循環利用等8項核心技術,探索形成具有長慶自主知識產權、國際領先的完整CCUS技術模式,其中,二氧化碳驅油注入井井筒防二氧化碳腐蝕裝置等30余項發明獲國家專利,為行業應用二氧化碳驅提高采收率提供了有效借鑒。
裂變:從1到N的拓展 不斷擴大綠色低碳能源生態圈,打造綠色發展強勁“動力源”,采油五廠以CCUS國家級核心工程為基礎,不斷豐富新能源建設內容,形成了百花齊放、矩陣發力的盎然綠色生態環境,在長慶油田綠色發展道路上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績單”。
廠里制定出了新能源建設的“兩步走”實施路徑。第一步為在2022年9月份建成“探索試驗、孵化技術”的綠色零碳示范區;第二步為在2023年底前建成“完善配套、全面推廣”的綠色零碳采油廠。圍繞這兩個目標,廠里規劃了六大工程,即CCUS國家示范、光熱地熱利用、風電光電建設等六大工程。通過逐項推進、效果凸顯的方式,不斷拓展新能源建設項目,使姬塬油田走向更寬闊的綠色裂變之路。
在二氧化碳驅油藏部署中,先導試驗區年計劃注入二氧化碳量5萬噸;擴大試驗區新增“5注18采”、形成“14注56采”注入規模,年注入量10萬噸。今年以來,在先導試驗區已累計注入二氧化碳量3.6萬噸,完成年計劃的72%。
采油五廠通過技術配套,全面推動清潔熱力發展。在對沙四增成49-24長停井地熱試驗成功的基礎上,投運了50-25地熱井。兩口井通過并聯運行,來水溫度由29.1℃上升到了30.5℃,日節氣1150方。通過長停井的再利用,挖出了效益泉,實現了資源的再利用。該項技術已經逐步擴大試驗至黃十一增及周邊兄弟采油廠。
在風電光電建設中,廠里將姬塬油田地勢高、風沙大、降雨少、光照強等自然環境劣勢轉變為風光電等新能源建設的優勢,多點開花推進新能源業務發展。在7月14日,該廠位于榆林市的10MV的風電指標得到批復,成為長慶油田首家獲得風電指標的單位。與此同時,按照“指標落地一批、方案儲備一批、建成投產一批”的原則,廠里利用井場閑置土地進行光伏發電建設,通過“一井場一方案、一井場一設計”的原則,實現了井場閑置土地再利用,井場建成發電場,實現了原油生產和光伏發電的“雙贏”目的。充分利用光伏發電具有的綠色、環保、無污染的優勢,累計建成分布式光伏井站146座,由陜西省榆林市定邊區域覆蓋到了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鹽池縣區域。初秋的黃土塬,草色漸深,一塊塊在太陽光下熠熠生輝的光伏板正在黃土塬吸光吐電,吹響了向新能源建設全面進軍的號角。
在今年7月4日,長慶油田重力輔助二氧化碳驅試驗區首口采出井黃48-33井在采油五廠順利開抽,生產動態平穩,日增油效果較好。目前正加快黃436重力輔助二氧化碳試驗第二批開井的進度。該項技術的成功試驗為長慶油田侏羅系邊底水構造油藏提高采收率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

綠變:效益算盤里的“生機” 把握發展之要,解答發展之問。采油五廠奮力走出一條質量更高、結構更優、動力更足、效益更好的綠色發展之路,力爭通過在逐“綠”之路上的闊步前行,讓“綠”在為新型現代化采油廠建設注入生機和活力的同時,產生實實在在的效益。
采油五廠大力推動新能源業務的規模化發展,著力構建油田開發與新能源業務協同發展、風光熱電融合發展的新格局。通過示范引領,確保量效雙提,達到1+1>2的效應。廠里依托CCUS負碳優勢,融合光電、地熱、余熱、碳匯林等多種資源,撬動風電發電指標落地,CCUS+負碳產業鏈網絡初見雛形。在持續提升黃3區CCUS試驗效果中,累計注入二氧化碳23萬噸,增油2.9萬噸,單井產量穩中有升,開發形勢趨穩向好。
在以綠色零碳生產單元示范引領建成“碳中和”基地中,以沙4增為示范,推行全流程、全過程減碳,建立節能降耗、光伏利用等“四大模塊”,實現“產消平衡”,建成油田公司首個綠色零碳生產示范單元。在節能降耗中,開展常溫輸送、智能間開等6類節能配套,年節約標煤83噸;在光伏利用中,建成沙4增站內及周邊光伏井場6座,日發電4320度;在地熱利用中,建成成49-24地熱井,為生產生活供熱,日節氣910方。
征途漫漫,唯有奮斗。采油五廠在奮力開拓綠色發展之路上,披荊斬棘,奮勇向前,以質量和效益“雙贏”的發展趨勢,讓新能源建設之路更穩更實更新。(通訊員 李莉龍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