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萬鴻容縣特色產業園,可見一棟棟嶄新的廠房拔地而起,施工人員正忙著安裝水電、鋪設排污管道、硬化道路……“我們目前正在加快生產設備進駐,完善水電等基礎設施建設。”日前,進駐該園的容縣盈利豐織造制衣有限公司紡織服裝制造項目負責人彭濮說道。這是容縣推動玉商回歸呈現的生動場景。
容縣是全國著名、廣西最大的僑鄉,旅居海外的華僑、華人和港澳臺同胞150多萬人,僑資源豐富。外出務工26萬人,在改革開放浪潮中,涌現了一批敢闖善拼的玉商,僅在粵港澳大灣區就有600多家玉商企業、總產值達260億元。
玉林市委書記王琛(右二)出席2023廣西玉林市對接長江經濟帶(上海)招商推介會時,到容縣展區參觀玉商回歸企業的產品
游子千里,根在家鄉。無論身在何處,廣大玉商都傾情傾力支持家鄉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容縣發展值得依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當前,容縣正處于積攢勢能、蓄勢待發的關鍵時期,有政策集成、多重疊加的重大機遇,有區位獨特、交通便捷的優越條件,有配套完善、充滿活力的產業支撐,有重商親商、宜業宜成的肥沃土壤,玉商回歸正當其時、大有可為。推動玉商回鄉投資興業,既可推進產業回遷、資本回流、項目回投、人才回聚,培育壯大實體經濟,也可解決農村空巢老人、夫妻別離、留守兒童、未成年人犯罪等系列基層社會治理問題,真正實現群眾安居樂業、萬家團圓。
2023年8月以來,作為玉林乃至廣西面向粵港澳大灣區的“橋頭堡”和承接產業轉移新高地的容縣,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重大方略要求,全面落實玉林市關于推動玉商回歸的戰略部署,把玉商回歸工作作為“一號工程”抓實抓細,推動玉商回歸項目簽約22個,總投資62億元,回歸玉商企業45個,玉工回歸1400多人。
“容縣速度”筑巢引鳳,夯實玉商回歸基礎
“我們簽約的千研生物、弘海服裝制造等項目,通過工業地產以商引商,從簽約到投產僅僅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創造了容縣速度。”容縣玉商回歸工作專班負責人、容縣政協主席劉崇澤介紹,容縣大力推廣“工業地產”模式,建設多層標準廠房,以空間換面積,推動工業上樓,強化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全縣工業園區容積率由普遍低于1.0提升至普遍大于1.6,有效破解了項目落地難、企業融資難、園區管理難等突出問題,帶動玉商企業迅速回歸落地。
“我們幾乎每天都到玉商回歸產業園容縣分園跟進工作,及時掌握困難和問題并研究,協調縣環保、自然資源、住建等部門攻堅推進工作。”容縣投資促進服務中心主任黃斯露作為容縣玉商回歸工作專班的成員,對容縣推動玉商回歸充滿信心。近來,容縣玉商回歸工作專班實行掛圖作戰、倒排工期,統籌推進全縣玉商回歸工作。
為了筑好巢引好鳳,容縣規劃建設了容縣膠合板產業園、容縣印刷包裝文創產業園、萬鴻容縣特色產業園、容縣中騰高端線路板產業園、容縣中騰高端線路板產業園、容縣燈飾產業園,規劃總面積1700多畝、總投資91億元。“我們的6個玉商回歸產業園容縣分園至少可容納150家企業入園。”容縣經濟開發區工委書記劉耀濤說道。在推進園區建設中,容縣注重完善基礎設施,不斷提高園區道路、用林、用地、用水、用電等要素保障能力,提升園區承載力。
人才是第一資源,人才興則產業興。“我們只有在人才發展體制機制下足功夫,全力營造優越的人才發展環境,才能夠在推動玉商回歸中形成以產業聚人才、以人才興產業的發展格局。”容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陸海如是說。去年以來,容縣深入實施“人才強縣”戰略,聚焦玉商回歸工作重點,持續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積極創新引才育才聚才方式,加快人才回聚步伐。目前,容縣人才資源總量達到4.4萬人,有人才公寓300多套、高新技術企業17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46家。
延鏈補鏈強鏈大有作為,玉商回歸百花齊放
“我作為一名玉商,在廣東打拼了幾十年,家鄉情結深,但是事業在外,以前沒有下得定決心回來。這次容縣縣委、縣政府積極動員,讓我倍感家鄉人的熱情和親切,決定回鄉投資創業。”廣西容縣創新高木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封家海說,企業從落戶開工到投產,僅用了8個月的時間。
作為“玉商回歸”企業,創新高木業主要經營電子線路板深加工,把生產線從珠三角搬回家鄉后,極大地減少了中間生產成本,月產能達6000立方米、產值1000多萬元,已成為全國電子線路板專用墊板的重要銷售企業,產品銷往國內珠三角、長三角地區以及東南亞等地。這是容縣聚焦延鏈補鏈強鏈開展精準招商,促進玉商回歸的一個縮影。
在推動玉商回歸中,容縣緊盯彎板家具、自動化設備、電子信息、印刷包裝文創、燈飾制造、風扇制造、精密刀具、健康食品等行業,通過縣鎮村三級聯動,面向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京津冀、成渝經濟圈等地進行產業鏈招商、情感招商,先后開展57批次精準招商,拜訪297家企業、28個商協會,召開產業鏈座談會21場次,參加企業700多家。其中,依托專門生產彎板及高密度板的高林林業等龍頭企業,主動對接專門生產高端集成線路板的上下游企業,成功簽約了海瑞智能家居等一批產業鏈上下游配套企業,填補了海綿生產等特色產品的空白。
借力打力,容縣發揮好“僑”資源、打好“僑牌”,在美國紐約、泰國曼谷、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吉隆坡分別成立了海外僑胞聯絡站,加強海內外聯絡聯誼。容縣縣委統戰部副部長、僑臺辦主任林俐深有體會,她說:“我們緊緊圍繞玉林市向海圖強定位,充分匯聚僑智僑力,以僑為橋,不斷促進玉商回歸。”圍繞生態板材家具、健康食品、印刷包裝文創等主導產業,對歸容投資的僑商僑企給予政策傾斜,全力保障用地、電力、能耗、人才、資金、信息等生產要素。
同時,依托容僑服務大聯盟搭建海內外產品展銷線上線下平臺,發布700篇涉僑信息,接待海內外僑胞3000人次,與100多名僑胞連線交流,加密感情聯絡。在容縣膠合板產業園掛牌成立“容僑創業園”,進一步服務“玉商回歸”。
機構保障營商環境,用心用情服務玉工回歸
“容縣籍的工人,大多數在我們公司工作十年以上,返鄉意愿強烈,目前容縣的各項服務很到位,我們也有順應工人回歸容縣投資的想法,計劃回容縣投資建設風扇電器廠。”佛山市南海益倫電器有限公司負責人吳基安在與容縣招商團隊交流時說道。玉商的抱團回歸,不僅發展壯大了產業集群,帶動了產業鏈關聯企業落戶容縣,也創造了更多“家門口”就業崗位,為更多容縣人回鄉就業提供了保障。
“容縣主要領導帶領財政局、自然資源局、征地辦等單位的負責人到項目一線現場辦公,真正幫助我們協調解決了許多困難和問題。”廣東海瑞智能家居科技有限公司項目相關負責人說。為了更直接、更有效地服務好回歸的玉商玉工和企業項目,容縣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帶頭深入園區現場辦公,協調解決園區道路、配套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問題130多個,確保了回歸企業項目快速落地投產。
容縣堅持以一流的營商環境保障服務玉商回歸,實行玉商玉工回歸服務聯系機制,提供“媽媽式”“保姆式”服務,對已簽約項目落實專班跟蹤服務,采取提前介入、主動上門、跟蹤服務等措施,強化用地、用林、融資、用工等要素供給,大力支持玉商回鄉投資創業,促進了玉商快速回歸、入園創業。
“我們成立的容縣回歸玉商玉工服務中心,主要是為回歸的玉商玉工提供就業、創業、醫療、教育、住房等貼心服務。”容縣縣委副書記、縣長羅莉介紹,該中心傾情為回容投資企業提供項目代辦、報建報批、竣工驗收、用水用電用氣申報、企業用工保障等貼心服務,全力做好玉商玉工子女就學、醫療、社保等民生服務保障。并且,主動提供政策咨詢、企業招工、技能培訓等一站式服務,切實為企業用工和產業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截至2023年底,容縣已開展在崗工人技能培訓班30場次,培訓1200人次。在回歸玉商企業用工專場招聘會中,2800多人現場咨詢,700多人達成就業意向。容縣弘海服飾工廠店作為玉商回歸企業,可提供350個就業崗位,已有回歸玉工160人,玉工實現了贍養老人、撫養子女、夫妻團聚。
推動實現萬家團圓,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容縣篇章
“我在廣東工作的11年里,家里老人小孩一直都顧不上,最近聽說廣東好幾家企業回容縣發展,我也嘗試著回來找工作,想不到很快就在容縣經濟開發區找到了,現在每天下班后都能回家,終于能夠兼顧好家庭了。”在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一家外貿五金產品制造企業工作的李軍認為,容縣推動玉商回歸,給在外的容縣籍產業工人帶來了滿滿的幸福感。
“年輕人回來后,我們村的八角林有更多人管了,村道邊上的雜草有更多人清理了,平日里文娛活動多起來了,大家的安全感更加足了,生活更加美滿了。”容縣石頭鎮水口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楊彪對玉商玉工回歸參與鄉村振興、社會治理帶來的新變化深有感觸。在推動玉商回歸工作中,容縣充分發揮回歸玉商玉工在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的積極作用,鼓勵和支持玉商返鄉創業,帶動玉工回家就業,推動解決農村撂荒地、留守兒童、農村臟亂差等突出問題,使群眾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截至2023年底,容縣通過組織動員玉商玉工積極發揮自身見識廣、視野闊、經驗豐富等優勢,積極參與平安鄉村建設,協助鎮村化解矛盾糾紛60件、解決難題300多個,共同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2023年,全縣刑事警情及刑案發案率同比分別下降8.46%、11.5%;下半年,涉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案件環比下降54%,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案件環比下降19%;前三季度社會安全穩定動態工作考評分別排全區第28名、第11名、第24名。
“我們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融入自治區、玉林市對內對外開放新格局,發揮自身優勢,把推動玉商回歸作為加快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努力在加快構建容縣高水平開放新格局中展現更大作為。”容縣縣委書記甘文波介紹,容縣聚焦玉林市推動實施“東融、西聯、南向、北輻”開放發展戰略,增強內外聯動,發揮好容縣“僑”資源,打好“僑牌”,持續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大力推動“僑資源”向“僑經濟”轉化,全力推進玉商、玉工、玉生、僑商回歸,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以一域服務全局、以一域之光為全局添彩,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容縣篇章。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