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生產規模增大、管理難度增強和數智化未來前景,催生了“大監控”模式改革必然趨勢,長慶油田采油三廠紅井子作業區順應油田公司大部制改革,從崗位職責到工作流程,從無人值守站到SCADA系統優化升級,多方促進新型采油作業區建設模式下監控體系數智化轉型。
規劃轉型藍圖,進行初期探索。為方便人員管理,加強油田生產安全和效率,紅井子作業區詳細規劃發展藍圖,制定崗位整合崗位職責制定、薪酬待遇制定及管理模式制定改革方案,提出了“集中監控+統一指揮”運行模式,為作業區后期扁平化改革奠定基礎。2020年,紅井子作業區積極響應采油三廠“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發展”推廣工作,開始試點推進中心站運行,進行機構優化整合,按照區域管理重新界定中心站所轄站點及井場,將六個中心站合為四個,并在各個中心站設立集中監控中心,有效提升了現場監管水平,盤活了人力資源,早期大監控初具雛形。
不斷集約發展,形成成熟規模。2022年5月,紅井子作業區正式落地實施“大監控”模式改革,在原有組織架構不變情況下,立起作業區集中監控、決策和生產指揮“大監控”平臺結構建設,將現有四個中心站監控崗、資料崗人員集中整合至調控中心,在原有監控崗位基礎上進行重新劃分,設定生產運行崗、視頻監控崗和注水崗,將運行監控和管理職能分離,由調控中心統一安排工作,生產指令由“多級”變“直達”,有效縮短了信息傳達時間,增強了信息傳達準確度和監控體系整體效能。
實施數字化改革,強化科技加持。為加強數字化信息高效傳送“鏈條”,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紅井子作業區不斷爭取相關政策、工作量支持,以SCADA系統和智能視頻監控軟件為數字化提升核心,全面優化監控范圍、風險控制、資源配置、數據共享和利用、實時監控和反饋,升級SCADA版本,高清視頻覆蓋率實現100%,依托遠程啟停無人值守站項目,實現聯合站、脫水站、增壓點等老舊站點重新數字化改造18座,遠程切換聯合站三相進液流程,完成20座站點質量流量計配套和輸差監控,油井故障預警準確率提升至90%以上,生產效率提高約25%,全面夯實“大監控”運行數字化基礎,助力生產運行平穩高效。
進行組織變革,強化人員配置。面對新投井站逐年增加、人員緊缺現狀,紅井子作業區推動業務外包人員巡護運行,將原有井上員工重新培訓定崗,推進無人值守井場建設160余座,消減拉油點用工21人。為確保大監控員工能力適應改革需要,以人事組和培訓組為主,生產技術室、調控中心為輔,搭建大監控人才培訓體系。自“大監控”模式正式運行至今,總結出了生產運行崗、視頻監控崗和注水崗三個崗位24項異常流程不同的處理辦法以及上報流程,建立《異常處置流程表》。每旬聯合其他業務組室召開大監控換班會,傳達近期生產監控情況,討論交流異常問題,針對崗位“對癥施藥”,進行大監控應急處置能力業務培訓,強調勞動紀律。嚴抓大監控人員履職,建立《大監控日常表現打分表》《監控室履職能力綜合評估表》,對大監控員工每日表現進行打分,每月進行綜合考核,優化崗位獎金系數,對能力考評不合格者實行“末尾淘汰”,實現大監控全員“競爭上崗”,確保素質達標。(記者 王丹丹 通訊員 趙微 師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