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反詐中心此前發布的《公安部五類高發電信網絡詐騙案件》顯示,虛假投資理財、虛假網絡貸款等詐騙案件占比接近80%,消費者面臨的網絡環境仍然存在不少風險。平安付在為用戶提供“省心、省時、又省錢”的美好生活服務同時,時刻關注守護用戶的“錢袋子”安全,不僅搭建警企聯動渠道協助公安反詐,還不遺余力開展金融宣教工作,幫助提升用戶金融素養。平安付整理了7類典型的網絡騙局案例,提醒用戶時刻警惕,溫暖守護用戶的賬戶、支付安全。
這7類網絡騙局要警惕 平安付守護您的支付安全
1、假!理財專家 騙子通過分享一些投資理財的經驗,騙取受害人的信任,進而誘導受害人下載第三方投資理財平臺,通過操縱平臺數據,阻止受害人提現,從而攜款逃跑。
平安付防詐提醒:
不要相信“有內幕、穩賺不賠”的博彩、理財,守緊自己的錢袋子:不向陌生人提供個人身份證號、銀行卡號、密碼、驗證碼等信息;不要在未核實的陌生投資平臺進行金錢交易,不做被宰的羔羊。如不慎被騙或遇可疑情形,請注意保護證據,立即撥打110報警。
2、假!刷單騙局 犯罪分子通過社交平臺發布“低投入、高收益”的網絡兼職廣告,吸引受害者參與“高傭金”的兼職刷單任務。一開始是小額任務,并及時給受害者進行返利,進而取得受害者信任,之后便讓受害者做大額任務,并以系統故障等問題引導受害者繼續刷單,但絕不再返利。
平安付防詐提醒:
任何需要墊資的網絡刷單都是詐騙,不要繳納任何違約金、保證金、解凍金。尋找工作,請通過正規渠道,切莫掉入“低投入、高回報”的陷阱,更不要隨便透露個人信息銀行卡、賬號等關鍵信息!
3、假!養老投資。 犯罪分子會以養老項目“環境好、有保障、回報高”等虛假外表,對兒女不在身邊的老年人發送“糖衣炮彈”,甚至是假情假意的“關懷備至,噓寒問暖”,抓住老年人的同情心,引發其產生“真心實意為我好”的錯覺,進而引誘老年人投資養老項目,購買養老公寓,參與非法集資等違法犯罪活動。
平安付防詐提醒:
老年人要注意甄別商家真偽信息,不要相信所謂“高收益,高回報”,及時與兒女溝通,對其所宣傳養老項目背景的真實性多方查證。不要被騙子所謂的“噓寒問暖”蒙蔽了雙眼,落入非法集資的詐騙陷阱,最終血本無歸。
4、假!貸款公司 犯罪分子以銀行或貸款公司的名義要求借款人申請貸款前支付“保證金”、“手續費”、“服務費”等各種費用。
平安付防詐提醒:
正規的貸款公司是不會要求貸款前支付“手續費”等費用的,若有任何支付費用的要求,請提高警惕,不隨意泄露個人信息。“
5、假!境外商家 犯罪分子冒充境外商家,通過境外號碼發送“下單異常”詐騙短信,短信中含有釣魚網址鏈接,不法分子通過該網站誘導受害人向指定賬戶轉賬、匯款。
平安付防詐提醒:
不輕信陌生人,不隨意點擊不明鏈接,更不輕易給陌生人轉賬。當自己無法辨明信息真偽時,可以向身邊的親友咨詢,若不清楚就應該及時報警撥打110。
6、假!數字收藏圈 騙子往往埋伏在數藏圈里的自發社群,互相呼應,以所謂“平臺監測”的虛假手段,暗示某藏品會漲價,并加上“拉盤鎖單”的操作(購買卻不付款),給群內玩家造成藏品“價格起飛”的假象。上頭的你高價接盤,錢包卻空空如也。
平安付防詐提醒:
在正規的數藏平臺里,往往具有正規資質、提款及時、藏品定期上新且有一定美感。大家一定要理性投資,分散風險,加強自我防范意識。切莫沖動囤貨,要對平臺資質進行多方核實,忌盲目跟風。
7、假!網戀對象 騙子往往在社交平臺上廣撒網,對受害者進行噓寒問暖,以“網戀”之名對受害者進行金錢索取,進而騙取大額轉賬、獲取受害者信息。
平安付防詐提醒:
騙子的嘴很甜,問候很暖,但他只對你的錢感興趣。在進行網絡交友時,當談及轉賬或發送紅包的等話題時,不要盲目聽信。不要在未經核實的平臺上提供個人信息,陌生人主動加好友要謹慎。“
最后,請牢記平安付原創編撰的防詐口訣“四要三不兩記清一起守護錢包君!”
四要:官方信息要認準、賬戶變動要關注、個人信息要鎖牢、轉賬支付要核對;
三不:不點擊不明鏈接、不辦理非正規網絡貸款、不相信任何以先轉賬才能獲得收益的欺詐借口;
兩記清:發生損失時,立即凍結資金賬戶(銀行卡)、立即報警,切勿自行和詐騙分子談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