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介紹今年政府工作任務時提出,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深入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
“新質生產力”自提出以來,迅速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詞。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此次更被列為2024年政府重點任務的第一條。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充分發揮創新主導作用,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促進社會生產力實現新的躍升。
作為一家兼具實體經濟屬性和數字技術能力的新型實體企業,京東本身不僅是新質生產力的最佳實踐之一,更是新質生產力的創新者、構建者和服務者。成立20年來,京東深耕產業發展,擁有零售、物流、科技、健康、工業、產發等廣泛的產業布局,每年積累下數百億條優質交互數據。這些數據深刻改變了產業鏈協同的方式。京東正是把這些數據以及通過人工智能算法產生的關鍵洞察作為新質生產力的要素之一,來指導實體產業的生產和運行,這無疑是利用數據要素指導生產、發揮新質生產力的典型案例。
在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國內大循環存在堵點、國際循環存在干擾的時代背景下,保障供應鏈安全穩定運行、推動供應鏈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京東將自身定位于“以供應鏈為基礎的技術與服務企業”,20年來持續深耕供應鏈領域,用數智化技術全面連接和優化社會生產、流通、消費、服務等各個供應鏈環節,初步鍛造了獨具特色的數智化社會供應鏈。截至2023年6月30日,京東供應鏈基礎設施資產規模達到1408億,織起了深度融合的貨網、倉網、云網“三網通”體系,通過對以鏈網融合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的探索,京東不僅有效保障自身供應鏈的穩定性和可靠性,還帶動供應鏈產業鏈上下游生態企業數字化轉型和降本增效,助力實體經濟平穩高質量發展。
作為京東面向企業服務的重要窗口,京東企業業務充分發揮集團生態優勢,把京東科技、京東物流、京東工業等業務板塊的服務能力整合打通,為企業客戶提供了包括數智采購、協同研發、智能制造、全域鏈接、價值服務、供應鏈一體化等完整可用的供應鏈解決方案。目前,京東的供應鏈“全鏈”解決方案已經在汽車、能源、電子、金融、通信等眾多行業領域應用,幫助大量企業客戶解決了供應鏈成本和效率難以平衡的難題。
本次報告還提出,深入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要以廣泛深刻的數字變革,賦能經濟發展、豐富人民生活、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
當前,數據已經成為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和關鍵性生產要素,數字化對傳統生產方式已經產生了重大深刻的影響,成為重組要素資源、重塑經濟結構、改變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
在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過程中,京東這樣的產業互聯網平臺在連接供需、組合要素、打通產業等方面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制造業企業采購中常見的MRO類商品為例,采購時要面對采購頻次高、供應商數量過多、價格不透明、商品標準難以統一、交期要求高等諸多問題。京東企業業務將海量MRO類供應商接入京東統一的采購平臺,不但解決了商品的標準化問題,還將整個采購鏈條上的各個環節打通,通過全流程數字化管理,有效降低企業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率。同時,京東透明、可追溯的數字化平臺,能夠實現采購全流程的可視化、可追溯,幫助企業杜絕采購舞弊現象,提高整個采購管理的合規性與透明度。
隨著ChatGPT、Sora等人工智能應用掀起新一輪科技創新熱潮,京東企業業務還依托于京東大模型能力,建立了行業大模型、場景大模型和企業專屬大模型,能夠為客戶提供包括商品審核、商品標準化管理、智能運營、智能價格管控、智能結算、供應商管理等6大類場景化服務解決方案。目前,京東企業業務的采購大模型已積累千億級商品信息和圖片數據、百億條商品評價數據、上億次有效商品尋源、千億次客服專業回復及億級商品實時價格變動等數據,能有效實現客戶需求的匹配與識別,助力整個企業采購體系的智能化升級。
從京東集團的實踐中不難看出,只有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才能有效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在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過程中,既要加深基礎研究和技術攻關,也要在產業場景中錘煉技術、升級迭代、培育市場。未來,京東企業業務將持續從企業經營發展的實際需求出發,一方面用技術創新推動供應鏈各個環節互聯互通,進而提升整個產業和行業的效率;另一方面通過交易運營、合規管理、企業客服、資產管理等場景的智能化服務,讓技術與業務深度融合真正為企業創造價值。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