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爽天天操,国产精品亚洲成人,亚洲天堂五月,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在线,麻豆精品国产免费,特级毛片a级毛片100免费,亚洲www.

中國企業報集團主管主辦

中國企業信息交流平臺

微博 微信

王遙:促進碳交易市場化進程,推動碳金融產品創新

2023-10-26 13:57 來源:中碳登 次閱讀
 
王遙:促進碳交易市場化進程,推動碳金融產品創新

10月17日,在第十三屆中國·武漢金融博覽會“中國碳金融高峰論壇”上,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院長王遙表示,碳市場的發展與綠色金融的發展緊密相連、相互促進,要進一步推動碳交易市場化的進程,并積極推動碳金融產品創新。?

王遙認為,實現“雙碳”目標離不開能源結構、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技術創新。在這個過程中,金融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綠色轉型發展提供資金支持,豐富碳市場的交易流動性,推動碳市場功能的進一步發揮。?

湖北具有良好的綠色金融基礎,特別是碳金融的發展基礎。針對充分發揮碳金融本身的功能和作用,王遙提出了4方面的建議。?

一是進一步推動碳交易市場化的進程,積極推動碳金融產品創新。她認為,無論是試點碳市場還是全國碳市場,都存在一個共同的問題,即缺乏流動性。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加強對碳市場和碳金融功能和作用的認識。為此,主管部門需要進一步出臺政策,明確和支持碳資產的金融屬性。同時,金融機構也需要積極跟進,探索可操作的、簡便的、流通能力強的碳金融產品,充分發揮金融的創新作用。?

二是加快碳普惠的建設,利用金融科技賦能碳市場的發展。首先,盡快出臺碳普惠相關政策,全局謀劃碳普惠機制,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數字技術為碳普惠平臺賦能,解決目前各個碳普惠在減排量無法跨平臺融合、低碳數據存在重復計算的問題,探索建立全國統一的碳普惠平臺;其次,加快開發碳普惠的方法學和減排場景,加快低碳場景下個人碳足跡和碳賬戶的建設;最后,積極研究更多的碳普惠激勵方式,將個人碳賬戶演化到碳信用,并把碳普惠機制和企業綠色低碳戰略進行融合,更好地推動全社會綠色發展。?

三是探索碳金融和ESG的組合投資。根據研究證明,ESG水平越高,債券違約率越低,表明企業的投資績效越好,所以碳金融和ESG組合投資是未來幫助企業實現降碳增效的金融支持工具,一方面可以助力提升企業信息披露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加強相關的管理,防范相應金融投資的風險,并且尋找超額收益。在她看來,未來以ESG投資主流化的趨勢為基礎,來積極推動碳金融產品的創新,將提升市場主體參與綠色金融、碳金融、ESG的積極性。?

四是全國和地方要共同強化部門聯動,共同推動碳金融的發展。在宏觀層面,著力構建跨區域、跨部門的信息共享機制,實現碳核算和碳排放數據、信息資源在各個領域、部門間相應的流動。同時,建立碳金融政策聯系機制,結合市場主體的職能,構建更加系統全面的政策體系和相關的標準。在中觀層面,金融及其支持產業的發展需要跨部門協作,實現產學研金服用聯動。在微觀層面,各地應進一步探索區域經濟轉型和城市功能轉型的風險分擔及獎補激勵政策,以強化金融業支持地方綠色低碳發展的相關能力。



點贊()
上一條:王遙:促進碳交易市場化進程,推動碳金融產品創新2023-10-26
下一條:沒有了

相關稿件

碳交易市場啟動在即 銀行業積極探路碳金融 2021-06-25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即將上線 相關配套方案將出 2021-07-15
全國碳交易市場發展如雨后春筍 專家呼吁加快頂層制度建設 2021-03-17
興業銀行行長陶以平: 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全力推動綠色發展 2021-08-19
多舉措激發活力 碳市場未來可期 2022-03-14
國務院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 中國企業聯合會 中國企業報 中國社會經濟網 中國國際電子商務網 新浪財經 鳳凰財經 中國報告基地 企業社會責任中國網 杭州網 中國產經新聞網 環球企業家 華北新聞網 和諧中國網 天機網 中貿網 湖南經濟新聞網 翼牛網 東莞二手房 中國經濟網 中國企業網黃金展位頻道 硅谷網 東方經濟網 華訊財經 網站目錄 全景網 中南網 美通社 大佳網 火爆網 跨考研招網 當代金融家雜志 借貸撮合網 大公財經 誠搜網 中國鋼鐵現貨網 證券之星 融易在線 2014世界杯 中華魂網 納稅人俱樂部 慧業網 商界網 品牌家 中國國資報道 金融界 中國農業新聞網 中國招商聯盟 和訊股票 經濟網 中國數據分析行業網 中國報道網 九州新聞網 投資界 北京科技創新企業誠信聯盟網 中國白銀網 炣燃科技 中企媒資網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 中國保利集團公司 東風汽車公司 中國化工集團公司 中國電信集團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廈門銀鷺食品有限公司 中國恒天集團有限公司 濱州東方地毯集團有限公司 大唐電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喜來健醫療器械有限公司 中國能源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 中國化工集團公司 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